油斑 Rancidity
-
以下資訊出自於「程老師手工皂講義」,看完理解後做個整理,加上自己的想法,如果大家手邊有這本書可以翻到p.28~29,p99~101,書中還有更多魔鬼的細節非常實用。
油斑是什麼?
皂化反應不完全,未完成皂化的脂肪酸成為「游離脂肪酸 ( free fatty acid)」,這些未能完全反映的游離脂肪酸遇到高溫時,流動性提高,浮現於皂體的表面,形成黃斑甚至出油,嚴重的話聞起來會有油耗味。還有天氣潮濕時,肥皂表面吸收水氣,游離脂肪酸的比重比水小,就被水氣帶上皂表面,形成一層油油的出油現象。
更精確地說,肥皂酸敗可分為「水解酸敗」和「氧化酸敗」。水解酸敗是指多餘的游離脂肪酸接觸空氣、光、熱後再繼續分解所產生的油耗味。而氧化酸敗則是是指油脂本身的三酸甘油脂,受到光、熱、及空氣中的氧所影響,分解脫離原來的脂肪結構,變成了游離脂肪酸,然後這些游離脂肪酸進一步酸敗,就產生了油耗味了。
產生油斑的肥皂可以用嗎?
因為肥皂中大部分的鹼都已經和油脂反應了,所以才會有游離脂肪酸的出現,有油斑的皂含鹼量相對低,所以對人體是不會有傷害的。除非臭酸很嚴重,造成使用困擾,否則挖掉長斑的地方或直接使用即可。
怎麼樣讓皂不產生油斑?
-
配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偏高,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容易氧化變質,所以設計配方上要注意。通常我自己在整體配方上60%的不飽和脂肪酸就很足夠一般肌膚甚至偏乾的人使用了。
-
超脂手法會有多餘的油脂無法與鹼反應,未皂化完全的油脂就會變成游離脂肪酸,晾皂期間就會浮上來變成油斑跟大家見面囉!所以設計配方時,想要給乾性肌膚使用的肥皂,我會利用各種油脂的特性,在比例上搭配與調整,以提供不同膚質使用,不會用到超脂。
-
製作肥皂的環境或氣候乾燥、晾皂環境乾燥通風,所以在台灣這樣潮濕悶熱的環境下,才會有製皂者給肥皂吹冷氣了,我的肥皂偶而跟著我吹冷氣,但是除濕機是24小時開著的。
B. 「The Soapmaker’s Companion」這本書中也提到油斑的形成,在p.250中寫道:(以下根據原文稍作整理)
The rate of rancidification of fats and oils varies according to a number of factors, all of which contribute to rancidity:
-
the number and position of double bonds within the fatty acids
雙鍵在脂肪酸中的數量與位置
-
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tioxidants or prooxidants (the presence of tocopherals, or vitamin E, in lard and tallow offers these fats some protection)
生育酚或是維生素E在豬油牛油中的脂肪可以提供保護
-
frangrance 香氛
-
free fatty acid content 游離脂肪酸含量
-
peroxide content 過氧化氫含量
-
climate (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) 氣候,溫度和濕度
-
exposure to light 暴露在光下
-
exposure to ozone 暴露在臭氧下
-
Saturated as well a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re vulnerable to oxidation, though stearic and oleic acids are more stable than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s.
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一樣也是會氧化的,硬脂酸和油酸比亞麻油酸來的穩定。
-
Antioxidants, such as grapefruit seed extract and tocopherals, react with any free oxygen molecules, temporarily tying them up and therefore prolonging the life of a soap.
抗氧化物,如葡萄籽萃取物和生育酚會和游離氧分子作用,進而延長肥皂壽命。